03.07 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有一天加班完,编辑部的同事说一起去撸顿馄饨,

进门坐下,习惯性吼一嗓子“两份馄饨多点儿葱”,老板心领神会走向后厨。

不一会儿,又来三桌不同的客人,“老板来份馄饨”,“老板来份抄手”“老细整份云吞啊唔该”......

我暗自嘀咕,什么时候沙县也这么品种丰富,

结果老板上菜时我才发现,三桌人竟然点的一摸一样……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难道,馄饨、云吞和抄手是一样的物种??

你也许会说,其实都差不多啦!

有些人从不较真,但这地域美食的问题在孤单君必须区分开。

东西就要有属于自己的特点,也需要明白自己的归宿,

一次理不清楚,那可能就是永远不明不白了。

这种面皮里包住肉馅的食物,

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名字,

就比如 馄饨 云吞 抄手......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馄饨

馄饨又分大馄饨和小馄饨,大馄饨则是品种多样,

而里面的馅料就是诸如猪肉、斋菜、河虾(如果没有新鲜的河虾,就会改用虾干),

大馄饨在汤料和馅料上都比较随意,

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偏好,就像北京的“鸡肉馄饨”、无锡的“虾肉汤馄饨”。

最家常的要数小馄饨,

随时随地都可以来一碗,吃完全身都是暖和和的。

小馄饨多是只放猪肉馅,

而且讲究肥肉和瘦肉之间的比例,

七分瘦三分肥,做法是用刀背把肉剁成肉馅,

配料只放姜、葱、盐搅拌,裹在面皮里。

小馄饨的皮则要求要擀得够薄且带韧性,

下开水不容煮破。然后再再加上紫菜、虾米等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馄饨似乎哪里都有,讲究在汤与皮,馅儿只是一抹肉而已。

汤鲜,皮滑,一碗里飘荡,滋溜儿一口下去了。

老北京大酒缸里喝醉了,就要碗小馄饨,吃了解酒;

江南这里澡堂子里洗饿了,要伙计去叫碗小馄饨,吃个肚饱暖,睡一下午。

以前老上海还有:晚上馄饨挑子过,楼上放下一个篮子,篮里放钱;

馄饨挑子就将一碗馄饨放进篮里,提上去当宵夜,多好。

大学有一个室友是正宗北京人儿,

每次早上去吃早点都得夸,

馄钝老TM受欢迎了,

特别是那老北京儿,

隔三差五的吃馄钝儿,

在那地儿谁都知道,

王府井北口八面槽儿的“馄饨侯”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。

据说当年出土的一批唐代文物里,就有数十只馄饨,

当场吓得老教授扶了扶老花镜,愣是蹦出一句:“以后考古工餐就吃沙县的馄饨了。”

过去的老北京爷们儿都有"冬至馄饨夏至面"的说法。

相传汉朝时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让百姓不得安宁。

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,

常常带着手下洗劫一个又一个村落,

闹得鸡犬不宁,百姓自然也对其恨之入骨,

什么都能和吃的联系在一起的华夏百姓于是就用肉馅包成角儿,

取"浑"与"屯"之音,呼作"馄饨"。

你有多恨匈奴,就有多能吃馄饨,就这样,馄饨成了家中常备的“基本操作”。

并求平息战乱,能过上太平日子。

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,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云吞

记得第一次去深圳,坐了一夜的硬座,

下火车的第一件事情,

就是在深圳东站吃了一碗鲜虾云吞面,

当时还觉得奇怪,

居然有把虾肉包在馄钝里,

后来才知道在这边都叫云吞。

所以,在广东最常见“粥粉面饭”的小店里,

经常都能听到客人说“老细整份云吞啊唔该”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第一次听到云吞这个名字,

感觉就比馄饨要文艺得多,

就好像一口气把天上的云吃掉,

传说馄饨是在唐宋时期传入广东,

然后,加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,

成为了,今天的云吞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云吞,一般都是做成能够一口吞下的大小,

我在广东吃了这么多回,还见过有一口吞不下的云吞。

“皮薄馅靓”,是云吞的最高追求。

云吞外皮以鸡蛋和面粉制成,

揉面,要加鸡蛋增加韧性,然后人手擀皮,压薄。

馅料以猪后腿肉为上,或加入海鲜(鲜虾为主)、冬菇等

剁匀后再用人手打出胶,

这样出来的肉馅才紧实,细腻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云吞和馄饨最大的区别也在于馅料。

为了提鲜,广东人会在肉馅里加入鲜虾、蟹子,

所以云吞的个头比馄饨要大,包法也随意,随意一捏。

云吞常常跟竹升面搭配,

组成爽滑弹牙的云吞面。

这当中也有讲究:装碗时,云吞必须要在面的底下,

一来防止面在汤水中泡太久失去弹性,

二来保证云吞在高温中保持鲜美。

这样的云吞面,才是正宗的广府味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抄手

还在读大学的时候,

和女友去重庆旅游,

在街边的小摊子上吃了一碗抄手,

记得是叫红油抄手,

任性的和她争了一天。

抄手?

那时候真的不懂什么叫地域,

只知道是从这里来到了那里,

后来有一天明白了什么叫“过客”

才发现走过了人来人往,

留下的只有记忆,

带走的只剩味道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一眼看下去,辣估计是抄手最显眼的特征了,

端出来的抄手红红火火,看起来就够味,

抄手皮薄而滑,吃起来流畅顺滑,

馅儿多是肉混鸡蛋,

但是汤底和浇头的讲究就多了,

抄手大概是唯一一种用红油而非清汤的馅食了。

吃抄手,最大的好处是流畅顺滑,馅软而鲜,

与皮与汤一起滑下肚去,来不及品滋味,也来不及辣到。

所以抄手更像是小吃,红油滑腻,呼噜呼噜就下去一碟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中国那么大,你想去看看?怕你吃不完,东西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总能让大家,从线上吵到线下,馄饨、云吞、抄手虽是同根生的近亲,但从馅料、面皮、汤料和最后吃法,都有不同。然而不管你吃的馄饨还是云吞,送入你心中的温暖,都是一样。大馄饨最实诚、小馄饨最治愈、云吞最精致、抄手最直爽。

99%的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吃的究竟是馄饨、云吞还是抄手?


分享到:
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