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媽媽幫我帶孩子一年了,可是我埋怨她養廢孩子,生氣回家了

孩子吃飯問題是很多家庭關注的問題。因為育兒觀念分歧,所以孩子吃不吃、怎麼吃、喂不喂、哪裡吃等經常成為家庭成員之間矛盾的焦點。有時候年輕人的行為甚至會傷害幫忙帶孩子老人的心。

老人幫忙帶孩子,本來應該帶著感恩的心。可是有時候有些人就仗著父母的寵愛任意揮霍老人的愛。


我媽媽幫我帶孩子一年了,可是我埋怨她養廢孩子,生氣回家了

劉女士說,她的媽媽昨天早晨離家出走了,電話也不接。她和老公出門找了半天。這麼冷的天,她好擔心媽媽的安全。

萬幸的是,中午媽媽打電話說,她已經坐上回家的動車了。過兩個小時就到家了,叫他們別擔心。

劉女士一想起和媽媽的爭執,就很後悔,她真的是傷心了,才一個人坐車回家去了。

原來昨天早晨吃早餐的時候,老太太照例喂2歲的外孫吃飯。孩子不願意坐在餐椅上吃飯,老太太滿屋子追著孩子餵飯,嘴裡不時說著:“乖乖,等等外婆,來吃一口吧。”

劉女士看著孩子那調皮的樣子,吃沒吃相,這麼大了還要追著餵飯,氣不打一處來,口不遮掩說道:“媽,你這樣會養廢孩子!”

老太太頓時就不依了,回答道:“他不想坐著吃,我能怎麼辦?我不這麼喂,他能長這麼好。”

劉女士啞口無言,只能怪自己平時工作太忙,沒空照顧孩子。

吃完飯,老太太越想越生氣,自己辛辛苦苦給女兒帶孩子1年了。這到年關了,到埋怨自己養廢孩子了。她越來越傷心。她直接去車站買了張票回家了。手機前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關機了,早晨一鬧也沒注意。等到坐上動車,才想起給女兒打了個電話。

我媽媽幫我帶孩子一年了,可是我埋怨她養廢孩子,生氣回家了


雖然說母女之間說話可以隨意點,可是有時候語言暴力也是可以傷人的。俗話說,良言一句三春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孩子吃飯的問題可以通過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來改善,可是母女之間的裂痕不是那麼容易修復的。那麼如何讓孩子愛上吃飯呢?

選擇孩子喜歡又合用的餐具作為孩子的專用餐具

市場有很多可愛小巧的兒童餐具,比如硅膠碗、硅膠餐盤、保溫碗、硅膠勺子和學習筷等等。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商場選購自己喜歡的餐具。

有了自己喜歡的餐具,孩子就會更願意坐上桌子吃飯了。

孩子吃飯最好選擇坐在餐椅上吃飯,這樣孩子也不容易爬下來,走地上跑來跑去。六月齡孩子開始吃輔食之後,就可以靠坐在餐椅上吃輔食了。這樣漸漸地就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。

我媽媽幫我帶孩子一年了,可是我埋怨她養廢孩子,生氣回家了


固定吃飯的時間和地點,形成吃飯的“規矩”

如果沒有人追著喂、強行喂,這頓沒吃飽,下頓孩子就知道餓了。吃飯和睡覺不一樣,睡覺如果沒有父母“按著”,孩子會進入混亂的睡眠狀態。我們經常能看到某些大學生熬夜、黑白顛倒,玩到累得睡著……

但是吃飯可不行,孩子都精著呢,餓了肯定要吃。想要孩子形成規律的吃飯習慣,方法特別簡單,就一句話:只在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方提供飯菜。

錯過了時間沒吃上,那就等下頓吧;沒到固定的地方來吃,那就不能吃;這頓不好好吃,沒吃飽,那中間只能餓著。只要父母能溫和、堅定地執行這個方案,孩子好好吃飯絕對是手到擒來。

我媽媽幫我帶孩子一年了,可是我埋怨她養廢孩子,生氣回家了


提高孩子吃飯的興趣

孩子喜歡可愛色彩鮮豔的東西。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心思,比如有些媽媽會把饅頭做成各種可愛的小動物,麵條做成海螺、貝殼、蝴蝶等形狀,偶爾還會用蔬菜水果豐富的色彩。

這麼做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吃飯的興趣。


我媽媽幫我帶孩子一年了,可是我埋怨她養廢孩子,生氣回家了


創造和諧溫馨的吃飯氣氛

吃飯應該是一件輕鬆愉快享受美食的事情。可是因為父母過分擔心孩子的吃飯問題,每次孩子吃飯感覺都是如臨大敵。孩子的心思敏感,這樣緊張的情緒容易傳染給孩子。

吃飯的時候應該創造溫馨的吃飯氣氛。這樣更能提高孩子的食慾,使他們愛上吃飯。

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吃飯

孩子六月齡開始吃輔食之後,父母就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吃飯。

我家孩子開始吃輔食,我就讓他自己主動碰食物。剛開始孩子吃的各種蔬菜泥、果泥、高鐵米粉都會用手玩一玩,嘗一嘗。剛開始吃輔食真的是吃一半倒一半。孩子八月齡左右引入手指食物,各種小麵包、水果條、蔬菜條、米餅等,都是自己用抓著c吃的。1歲左右孩子用勺子吃東西,已經不怎麼灑出來了。1歲半左右喝湯也可以不灑出來了。因為他喜歡用筷子戳來戳去,我就沒給他筷子了。因此他現在兩歲半不怎麼會用筷子。

我自己的經驗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吃飯,父母會輕鬆很多。

我媽媽幫我帶孩子一年了,可是我埋怨她養廢孩子,生氣回家了


\u0005


分享到:
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