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有時是如此的相似之四:明朝全才皇帝與清朝“十全老人”

明宣宗朱瞻基,年號宣德,在位10年,開創明朝“仁宣之治”。

清高宗愛新覺羅·弘曆,年號乾隆,在位60年,開創清朝“康乾盛世”。

歷史有時是如此的相似之四:明朝全才皇帝與清朝“十全老人”

明宣宗朱瞻基

助力父親奪得皇位

明成祖朱棣有三個皇位繼承者,長子朱高熾腳有毛病,肥胖多病,不善騎射,行走尚需攙扶;次子朱高煦能征善戰,屢立戰功,常隨朱棣東征西戰,數次救朱棣於危難之際;三子朱高燧文韜武略,溫文爾雅,頗有儒士風範。明成祖朱棣,不喜朱高熾,但是非常喜愛孫子朱瞻基,常向朝臣們說:“此乃大明朝之福也。”每每對太子朱高熾講,朱瞻基是開創太平盛世的天子。朱棣親自為朱瞻基挑選飽讀詩書的大臣,稱朱瞻基是可造之才,讓老師盡心竭力加以培養。永樂九年(1411年),成祖冊立13歲的朱瞻基為皇太孫。

康熙五十年(1704年),弘曆生於雍親王府,也就是後來的雍和宮。康熙見到孫子弘曆,從心底非常喜歡,命人將弘曆接到宮中,接受正規皇子教育。《清史稿 高宗本紀一》記載“(弘曆)隆準頎身,聖祖見而鍾愛。令讀書宮中,受學於庶吉士福敏,過目成誦。復學射於貝勒允禧,學火器於莊親王允祿。”木蘭圍獵,弘曆臨危不亂,康熙對溫惠皇太妃誇獎:“是命貴重,福將過予。”言外之意,弘曆將是一個有為皇帝,福祿是我之不及。弘曆深受康熙的寵愛,成為雍正爭奪儲位一大砝碼。

歷史有時是如此的相似之四:明朝全才皇帝與清朝“十全老人”

清高宗愛新覺羅·弘曆

厚愛一人愛屋及烏

明宣宗鍾愛孫貴妃,賜金寶,廢皇后胡氏,立其子朱祁鎮為皇太子,扶為皇后。每一步都是破例,朱祁鎮當太子,尚不滿三個月,是明代冊立年齡最小太子。

乾隆帝孝賢皇后富察氏伉儷情深,恩愛無比。富察氏長子,皇次子,被弘曆密定永璉為皇太子,兩年後永璉風寒夭亡,年僅9歲。富察氏次子,皇七子,名永琮,並秘密立為太子,大年三十因天花去世,年僅二歲。

歷史有時是如此的相似之四:明朝全才皇帝與清朝“十全老人”

孝賢皇后富察氏

軍事才能

永樂七年(1409年)開始,朱棣巡行北京就帶上朱瞻基。“永樂八年(1410年),太宗巡狩北京及徵胡虜,(朱瞻基)皆從行。” 朱棣帶領朱瞻基巡狩北京征討蒙古,有意磨練其調兵遣將、指揮若定的軍事素養。即位後,蒙古部兀良哈入侵會州,明宣宗親率三千精兵,迎敵於寬河,親手斃敵三人,大破敵軍。漢王朱高煦以“清君側”名義叛亂,朱瞻基御駕親征,兵不血刃,輕而易舉平定叛亂。

乾隆在位時期,進行了十次軍事行動,即“十全武功”,自封“十全老人”。《十全武功記》寫到,“十功者,平準噶爾二,定回部一,打金川為二,靖臺灣為一,降緬甸、安南各一,即今之受廓爾喀降,合為十。”乾隆時期,平定大小和卓,平定大小金川,滅準噶爾汗國,安定西藏,加強對西藏的統治,正式將新疆納入清朝版圖。

善於駕馭群臣

明仁宗在位不到8個月病逝,朱瞻基接手政權,對朝臣各用所長,各有倚重,出現了楊士奇、楊榮、楊溥、夏原吉、蹇義五位重臣,其中“三楊”更為突出。史載“蹇義簡重善謀,楊榮明達有為,楊士奇博古守正,而原吉含弘善斷。事涉人才,則多從義;事涉軍旅,則多從榮;事涉禮儀制度,則多從士奇;事涉民社,則多出原吉”。楊溥性格內向,操守高尚,群臣歎服。明宣宗朱瞻基對藩王多以寬厚,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,不忍牽連其他藩王,採取李儀計謀:“去其護衛,抑其威權。”去信勸趙王朱高燧獻出三衛,廢除晉王朱濟熿,削去秦府西安三護衛、楚府武昌三護衛、蜀府成都三護衛、肅府甘州二護衛兵權。明宣宗於無聲中,剪除藩王的軍事實力,徹底消除了藩王內亂的根本。

乾隆即位,朝中兩派勢力,以鄂爾泰與張廷玉為代表,滿漢兩派鬥爭激烈。弘曆嚴加警告,兩派並重,保持朝內勢力平衡,避免了打壓一派,助長一派,避免了朝廷勢力的大分裂。實施仁政,收攬人心,緩和內部矛盾,釋放允禵等圈禁皇族成員,恢復其爵位,賜予允禟等公爵,妥善處理年羹堯、隆科多案件遺留問題,釋放嶽鍾琪、傅爾丹,令大學士鄂爾泰等仍辦理軍機事務。張廷玉告老還鄉,乾隆逐步收攏隆科多權力,實現了皇權的集中統一。

歷史有時是如此的相似之四:明朝全才皇帝與清朝“十全老人”

明宣宗《武侯高臥圖》

國家治理

明宣宗朱瞻基自小攻讀儒家的經籍和為政之道。即位後,親近賢臣,文有“三楊”、蹇義、夏原吉;武有英國公張輔,財稅有專家周忱、況鍾,地方官員有于謙、周忱。明宣宗與民休養,重視農耕,賑荒懲貪,百姓安居樂業,經濟空前發展,實現了明代“仁宣之治”的盛世局面。

乾隆秉承民為邦本,食為民天,務本足國,首重農桑,重視農耕水利,關心民計民生,五次豁免天下錢糧,三次免去八省漕糧,提高了農民種地積極性,有效擴大了糧食產量,人民日漸富裕,國庫日益充實,在康熙、雍正的基礎上,實現了中國古代王朝最後一個盛世——康乾盛世。

歷史有時是如此的相似之四:明朝全才皇帝與清朝“十全老人”

宣德爐

多才多藝

明宣宗在繪畫書法方面,造詣頗深,可以與宋徽宗齊名,史評“點墨寫生,遂與宣和(宋徽宗)爭勝”。書法圓熟遒勁,尤其擅長繪畫,山水、人物、走獸、花鳥、草蟲均有佳作,蓋上“廣運之寶”“武英殿寶”“雍熙世人”等印章,送給求畫的大臣。宣德三年,明宣宗參與設計監造銅香爐,簡稱宣爐、宣德爐,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,鑑別真假宣德爐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“懸案”之一。

乾隆酷愛寫詩,詩作數萬首。具有語言天賦,精通滿漢蒙三門語言。喜歡書法創作和題字,人送外號“蓋章狂魔”,他鑑定過的書法繪畫作品,都會蓋上自己的印章,其印璽多達1000餘方。


歷史有時是如此的相似之四:明朝全才皇帝與清朝“十全老人”

康熙印璽

圖書文化事業

宣德八年(1433年),明宣宗命令楊士奇、楊榮,從館閣中選擇善於書寫的10人,取五經、《說苑》之類,各備副本,分別貯藏於廣寒、清署二殿及瓊花島,以資觀覽。建造“通集庫”、“皇史晟”以藏古籍、檔案。內閣藏書約2萬餘部,近百萬卷。刻本佔十三成,抄本佔十七成。史稱:“當是之時,典籍最盛”、“仁、宣二主,世既承平,文物益盛”。

乾隆親自倡導,編纂大型文獻叢書《四庫全書》,該叢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。完成編纂《明史》和《大清一統志》,編成《續文獻通考》、《皇朝文獻通考》、《大清會典》。


分享到:
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