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嚴經·卷三|大地微塵,地性的實質是什麼(21)

地性即是地大之體性。如大地、桌椅、微塵等,皆有堅固之相,有形狀,能承載。雖然地性司空見慣,這個地性是如何來的呢?

繼續邊讀邊聊《楞嚴經》。

楞嚴經·卷三|大地微塵,地性的實質是什麼(21)

【汝觀地性。粗為大地,細為微塵。至鄰虛塵,析彼極微色邊際相,七分所成。更析鄰虛,即實空性。阿難,若此鄰虛析成虛空,當知虛空出生色相。】

“你觀察地大之性。粗燥的是大地,細小的是微塵,至於鄰虛塵,是分析那個極微的色邊際相,析作七分所成的。進一步分析鄰虛塵,它實際上是空性。阿難,如果這個鄰虛塵能析成虛空,就知道虛空能出生色相。”

鄰虛塵:根據經上說,把介於虛空和色塵之間的色邊際相析作七分,就是鄰虛塵。

由這個鄰虛塵,我想到了現代科學的一些論斷。在研究光子時,發現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。即是說光子有時呈出波動性、有時呈現出粒子性。由此而有了測不準原理(或叫不確定原理)。我不能確定這個光子是不是鄰虛塵,但不妨以此來幫助理解。在實驗中,光子由粒子態變成波動態時,這是不是“鄰虛析成虛空”?光子由波動態顯出粒子態時,這是不是“虛空出生色相”呢?

有些佛子曾因這一發現而欣喜萬分,覺得果然是無中生有,似乎科學終於證明了佛法。然而,如果他們曾看過《楞嚴經》的這一段,就不會這麼理解了。佛陀接下來的兩個問題,破了這個和合相。

楞嚴經·卷三|大地微塵,地性的實質是什麼(21)

【汝今問言:由和合故,出生世間諸變化相。汝且觀此一鄰虛塵,用幾虛空和合而有,不應鄰虛合成鄰虛。又鄰虛塵析入空者,用幾色相,合成虛空?若色合時,合色非空。若空合時,合空非色,色猶可析,空云何合?】

“你現在問道,由於和合的緣故,能出生世間一切變化相。那麼,你且觀察這一粒鄰虛塵,它要用了多少虛空才能和合而有呢?總不應該是說把鄰虛塵合成鄰虛塵吧。另一方面,鄰虛塵如果能分析成虛空,那麼,要用多少的色相才能合成虛空呢?如果色相和合時,合色相就不是虛空;如果虛空相和合時,合虛空就不是色相。色相尚可以分析,虛空如何和合呢?”

佛陀說,如果虛空出生色相,那麼一粒鄰虛塵,需要多少虛空才能和合而有呢?鄰虛塵能析成虛空,那麼需要多少鄰虛塵色相呢?由此可見,虛空之無相,不可能出生色相。而色相之有相,不可能析出無相的虛空。那麼,地大之色相從何而來?

楞嚴經·卷三|大地微塵,地性的實質是什麼(21)

【汝元不知,如來藏中,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,清淨本然,周遍法界,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,循業發現。世間無知,惑為因緣及自然性,皆是識心分別計度,但有言說。都無實義。】

“你應該不知道,如來藏中,自性色(地性)本是真空,自性空本是真色。色(地)性清淨本然,周遍一切法界,隨著眾生的識心分別,感應其所覺知的量,此覺知量是循業而顯發的。世間人不明白,迷惑為因緣及自然性,其實這色相(地大)都是識心分別計度出來的,只是有言說而已,都沒有實際的意義。”

這一段內容很有意思,不妨結合前面的內容,我們做一下觀想。

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:比如說,眼根見到茶杯。如果不分別,見到的就是茶杯的真性,因為沒有分別,故而此真性即是真空。如果有分別,則顯發茶杯的色相。由此可見,色相即是真空,真空即是色相,即“性色真空,性空真色”。

清淨本然、周遍法界:茶杯“性色真空”,不分別時清淨本然,色即是空。茶杯“性空真色”,它周遍法界,在任何有分別茶杯的地方都能顯現,空即是色。由此可見,我們見到桌子上有茶杯,不是因為放在桌子上的,而是因為分別念顯現的。若沒有分別念,茶杯無法顯現。

如果對此有疑惑,不妨再觀照虛空花。虛空花不可能有人事先放置在虛空。但是,只要有明暗之分別,虛空花可以顯現在虛空的任何地方。由此可見,虛空花和茶杯一樣,也是“性空真色”,周遍法界的。

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,循業發現:面對同一幅畫,有的人覺得很美,要買回家,有的人覺得一般,還有的人覺得畫很糟糕。為什麼同樣是分別一幅畫,每個人心裡呈現出來的覺知和計量都不一樣呢?這與“循業發現”有關。如果循著往昔的業力,這幅畫勾起了心中美好的情愫,這個人就會覺得這幅畫很美,他想買回家,掛在家裡。如果循著往昔的業力,這幅畫勾起了不堪回首的往事,這個人必定覺得這幅畫很糟糕。這就是“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”。

不管自覺還是不自覺,在這森羅萬象的十法界裡,眾生的生命都是“隨眾生自己的分別心,應所知量”的,而這種知量,是“循業發現”的。當初次見到一個人(分別識心),感覺很有好感(應所知量),這種好感實際上就是循著彼此過去的善業而顯發的。如果見到此人,沒有生起分別識心,則此人於你而言就是“性色真空”,根本沒有顯現。

世間無知,惑為因緣及自然性,皆是識心分別計度:世間人不知道自己心中所有的覺知和計較,都是循著往昔的業力而顯發出來的。比如說,見到某人有好感,不喜歡吃辣味,喜歡玫瑰香等等,還以為因緣就是這樣,自然就是這樣。既然世間人無知,當然他們就會被業力拖著跑啦。

但有言說,都無實義:就像我讀《楞嚴經》,雖然寫了這麼多,實際上都是虛幻的文字相而已。文字相本身並沒有什麼實在的意義。

楞嚴經·卷三|大地微塵,地性的實質是什麼(21)

當覺《邊讀邊聊楞嚴經》


分享到:


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