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楞嚴經》而開悟的幾位禪師

“不讀法華,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。不讀楞嚴,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。”而《楞嚴經》無法不備,無機不攝,乃是一代法門的精髓,成佛做祖之正印。

讀《楞嚴經》而開悟的幾位禪師

《楞嚴經》內容豐富,被譽為“小三藏”,各個宗派都可以在本經中找到呼應處,如天台引之說止觀,禪門援以證頓超,淨宗取以歸彌陀,中觀由此見性空。但在漢傳佛教八宗之中,《楞嚴經》與禪宗最為密切。太虛大師說:“若以《楞嚴經》全部脈絡義理觀察, 明理、修行、證果,仍以屬禪宗最為確切。”

縱觀《楞嚴經》十卷經文,佛陀的一言一語,一舉一動,都隱藏著生動活潑的禪宗機鋒,閃爍著直指本心,當下承當的見性之光。元代惟則大師在《楞嚴會解》中說:“首楞嚴經者,諸佛之慧命,眾生之達道,教網之宏綱,禪門之要關也。”

有多位禪師是因《楞嚴經》而悟道,也有很多禪師在接引後學的過程中,大量引用《楞嚴經》,所以有“成佛的法華,開悟的楞嚴”的說法。

讀《楞嚴經》而開悟的幾位禪師

1


唐·玄沙師備禪師

玄沙備禪師,生於唐末五代,福建人,因閱《楞嚴經》發明心地,此後“應機敏捷,與修多羅冥契。諸方玄學有所未決定,必從之請益”。玄沙備禪師不僅自己因楞嚴而開悟,也以《楞嚴經》而引導他人開悟。如玄沙備禪師為初學開示——“師雲:還聞偃溪水聲麼。清雲:聞。師雲:從這裡入。鏡清於言下大悟”,這與《楞嚴經》中擊鐘驗常的情節相似。

2


宋·上方遇安禪師

《五燈會元》卷十記載,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,誦讀《楞嚴經》非常勤奮,一日誦到“知見立知,即無明本。知見無見,斯即涅槃”,遇安禪師讀成:“知見立,知即無明本。知見無,見斯即涅槃”,因此大徹大悟。後來他每次讀 《楞嚴經》時都這樣讀,旁人告訴他這樣斷句是錯的,禪師卻說:“此是我悟處,畢生不易”,時人稱為“安楞嚴”。

讀《楞嚴經》而開悟的幾位禪師

3


北宋·長水子璇大師

長水大師,杭州錢塘人,九歲時拜普慧寺的契宗法師為師,便開始誦讀《楞嚴經》。後又跟從天台宗洪敏法師正式學《楞嚴經》。有一次讀到“動靜二相,瞭然不生” 時有省悟。後參滁州琅琊山的慧覺禪師, 問道:“清淨本然,云何忽生山河大地”,慧覺禪師厲聲喝道:“清淨本然.云何忽生山河大地”,長水大師經此一喝發明心地。

此後長水大師一直弘揚《楞嚴經》,前後開講《楞嚴經》達三十多會,曾感得天落花雨。留下的《楞嚴經疏》二十一卷,影響極大。

4


明·破山海明禪師

破山海明禪師十九歲出家,聽慧然法師講《楞嚴經》,至“一切眾生,皆由不知常住真心,性淨明體,用諸妄想,此想不真,故有輪轉”一段時,起大疑心,於是孤身離蜀東遊,遍參名宿。後到四祖道信大師的黃梅破頭山道場,研習禪宗語錄三年,猛力苦參。一天,在經行中不慎跌落山崖下.腿受傷劇痛,因此大徹大悟。得到當時大禪師密雲圓悟的印證,得付法衣。

讀《楞嚴經》而開悟的幾位禪師

5


明·憨山大師

憨山大師的修行方法,就是《楞嚴經》中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。大師曾花費多年的時間來練習聽聞水流的聲音,以返聞聞自性,參究向上一路。後在五臺山的一次閉關中,而得了悟心地,但無人印證,大師又讀《楞嚴經》,以此經來印證自己所悟到的境界,發現與《楞嚴經》所說的完全一致。在《楞嚴經通議》的序言中,大師自述了這段經歷:

“餘昔居五臺冰雪中,參究向上,以此經印證,堅凝正心以照矚之,豁然有得。及至東海,枯坐三年,偶閱此經,一夕於海湛空澄,雪月光交之際恍然大悟。忽身心世界,當下平沉,如空華影落。是夜秉燭,述懸鏡一卷,乃依一心三觀,融會一經。”

大師認為《楞嚴經》“摧九界之邪鋒,拆聖凡之執壘”,並著作了多部研究、解釋《楞嚴經》的著作,影響很大。

近代虛雲老和尚也很推崇《楞嚴經》:“現在是末法時代,你到那裡訪善知識呢?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,修行就有把握,就能保綏哀救 ,消息邪緣,令其身心。入佛知見,從此成就,不遭歧路!”老和尚還開示如何讀《楞嚴經》:“要讀到爛熟,就能以後文消前文,以前文貫後文,前後照應,則全經義理,瞭然在目,依經作觀,自得受用。”


分享到:


相關文章: